此次江苏省“两会”,许昆林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和示范应用,这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坚定了信心。
辛颖梅委员表示, 听了许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尤其是把稳中求进作为明年工作总基调,甚为感触。对于软件企业而言,不仅要稳中求进,也要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我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良好契机,锚定绿色高质量发展,用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深度参与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积极构建我省制造业和产品的碳足迹数据库,充分释放江苏绿色制造优势,助力江苏制造低碳“走出去”。
为提升江苏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围绕“双碳”背景下的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辛颖梅委员在“两会”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及时、科学、准确的碳排放数据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石。江苏省有能力也有必要,开展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形成统一规范的刻度尺和度量衡,准确掌握全省碳排放变化趋势,才能有效指导各项碳减排工作的有序推进。在不过多增加排放主体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江苏省低碳能力建设的良好基础,各方形成最大合力,各级协调联动,做到碳排放统计核算科学有效、简明适用。
二、优化碳计量技术,加速推进企业低碳转型
数字化碳计量是各单位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企业实现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因此,需要加快制定碳排放计量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建立数字化碳管理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先行应用试点,逐步加强低碳管理参与感、认同感、价值感。建设全省数字化碳计量一张网,推动数字化碳计量制度标准、工作流程与信息化建设有效融合。
三、建设江苏省重点行业碳足迹数据库
当前,出口企业(特别是供应链企业)在新一轮的绿色贸易壁垒前,呈现相对被动的局面。究其根本,是因为各产业生产的产品,其碳足迹相关基础数据、核算因子等积累缺失,以至于各类产品碳足迹计算及追溯高度依赖于国际碳数据库及认证体系。加快建设我国自有的、与国际接轨的产品碳足迹追溯标准、数据体系迫在眉睫。因此,建议江苏省建设江苏重点行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据库。通过逐步构建“江苏碳足迹标准”,助力江苏制造“走出去”,充分释放江苏低碳化制造的优势。
四、完善绿色金融发展基础设施
针对绿色金融推进进程中,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认知不足,金融机构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政府缺乏对企业碳排放管理的有利抓手等问题,应尽快完善绿色金融发展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对全省碳排放数据的核查工作、建立碳排放监测管理平台,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用数字化技术加强绿色金融监管考核,加强绿色金融激励引导。